在大家瘋狂地討論今年最奇特的星光現象時,艾小姬我好像不應該缺席,但是基於本人的某些偏執和特立獨行的怪癖,不喜歡把焦點放在大家都在談的面向上,我需要比較多的時間蘊釀才能完整表達我的看法。   超級星光大道這個節目,我並沒有從頭開始看,但是近來也成為我每週必看的節目之一。目前在無線有線各頻道,有數個同質的歌唱競賽節目,能夠造成如此的話題和熱潮,我是很佩服詹仁雄和王偉忠的。一樣是選秀,一樣是競賽,怎麼樣做得好看?在欣賞優質歌聲之餘,對於製作人和團隊努力的成果,也很令人感動。當然,這個努力,無論是在節目企劃或是媒體行銷上。   台灣歌唱競賽節目其實由來已久,從「五燈獎」到「六燈獎」(現在的小朋友可能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澎恰恰主持的「三立新人歌唱排行榜」、吳宗憲主持的「超級新人王」、感覺像是「快樂星期天」前身(因為評審有包小柏和黃舒駿)的選秀節目「Super Idol」…。不勝枚舉的這類節目,有些的確挖掘到很棒的新人甚至成為後來的線上歌手,例如:五燈獎的張惠妹、三立新人歌唱排行榜的孫協志、超級新人王的周杰倫,但也有像Super Idol一樣,用選秀來炒熱話題,但好不容易過關斬將的優勝者可能成為一片歌手就銷聲匿跡。   選秀節目為什麼好看?因為上節目的可能是你的同學、鄰居、朋友…,平凡令人覺得真實,我們看到平凡人的努力,看到他們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夢想,好像一種投射作用,讓一樣平凡的我們等待、期盼,並為他們歡呼喝采。但是,我認為既然是綜藝節目,大家得到娛樂效果就好了,其實不必太認真。「超級星光大道」作假的質疑,是我第一次看節目就猜得到的結果,而我相信製作人早就料到有這樣的爭議,畢竟有爭議才有話題性,這是生存法則。   「快樂星期天藝能歌喉戰」先以余祥銓的事件登上新聞版面,姑且不論炒作不炒作只有當事人才清楚的問題,就結果論而言,先強調毒舌評審與一般節目不同的差異性,然後成功地建構起專業評審的魅力。在轉型到校園歌喉戰時,把節目帶到年輕人的地盤,企圖成為大專院校的流行話題。這個節目和超級星光大道最不同的賣點,我認為就在這三個固定而專業的評審身上。快樂星期天的評審很明確地點出參賽者哪一句甚至哪一個字唱不好並且給予具體的建議,讓身為觀眾的我們也學習到很多歌唱的知識。而超級星光大道的評審似乎被渺小化,講評比較鬆散,也經常只有評論而缺乏有建設性的建議。   「超級星光大道」後來超越快樂星期天,成為一個爆紅的節目,除了擅於炒作爭議外,在比賽期間也積極讓這些參賽者上其他節目的通告,擴展知名度,甚至現在考慮讓這些在樂壇尚未有任何貢獻的參賽者參加金曲獎。在楊宗緯身上,很明顯地看到了月暈效應。因為他的表現出色,又有個性上的特色(每集都哭誰會不記得?),因此在好評價上更加擴大了。我覺得楊宗緯的歌聲感染力強,而且他有辦法把每首歌唱出和原唱者不同的味道,真的是很不簡單。但是出現在他身上的月暈效應,如果不理性思考「這次的表現真有那麼好?」,情緒很容易就被主持人和評審等人牽引,放大了他的優點。因此,到後來,產生一種他個人被特別突顯出來,冠軍非他莫屬的氛圍。   無疑的,我覺得處在台灣變態媒體鎂光燈下的楊宗緯真是倒楣到不行,還沒享受到成名的好處,就已先嘗盡了是非的苦果。被節目消費、被媒體扒糞,最後還得面對偽造文書之罪。他只是一個愛唱歌的年輕人,他有他的錯誤,有他的脆弱,有他的妄想,就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   「超級星光大道」是一個好看的綜藝節目,戲劇化的過程十分精采。不論是參加第二季卻被拉來PK賽的蕭敬騰,還是被造神成功卻狠狠摔了一跤的楊宗緯,在個人造化之下,也許會是未來的一顆新星,但也可能成為羊群效應後被吃掉的最後一口葡式蛋塔。星光燦爛非得脫光光?我只期望選秀節目能夠讓我們看見更多追求理想築夢踏實的新人,而不是在被糟蹋踐踏後,只留下收視率紀錄,就在熱潮過後被逐漸遺忘。      延伸閱讀   星光效應》收視率6.2廣告上億 中視股價漲停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1/3884356.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